萬聖節🎃Halloween的由來 🎃角色人物中英文名

萬聖節(或者萬聖夜)(英語:Halloween或Hallowe’en,為“Hallows’ Even”或“Hallows’ Evening”的縮寫,意為“諸聖節的前夜”),在每年的10月31日晚,最後一天的夏日慶祝。萬聖節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盎格魯撒克遜人後裔雲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等西方國家。當日下午與晚上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至於大人都會化妝成為不同的鬼怪,或者帶上面具應節。萬聖節的主題不外乎是跟鬼怪,嚇人,死亡,魔法有關,而以黑色,橘色為主,現代也大量使用了紫色,綠色,紅色等顏色,來營造驚怕的氣氛。萬聖節前後,在路上都會看到許多「鬼怪」盛裝打扮地去參加化妝遊行(Custom Parade)或者化妝舞會(Masquerade)。商店或餐廳也有許多應景的佈置與裝扮,而大家所熟知的「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活動。同時在萬聖節的萬聖夜登場的邪惡主角們,都是小朋友愛裝扮在萬聖節當日的人物。那麼大家知道有那些角色,以及角色的名字中英文是什麼嗎???

南瓜人/南瓜燈(Jack-o’-lantern / Pumpkin Lantern) — 南瓜燈/南瓜人是萬聖節最常見的裝飾,通常人們會把南瓜挖空,將它雕刻成嚇人的怪物臉,並放進點燃的蠟燭。小朋友就最喜愛裝扮成南瓜人一樣去搗蛋。

蝙蝠(Bat)— 幾乎是邪惡的象徵,常把牠們跟吸血鬼聯想在一起,所以好商店餐廳在萬聖節的裝飾都有選用蝙蝠掛飾或者用蝙蝠為萬聖節的畫。但在華人社會,蝙蝠的「蝠」是「福」的諧音,因此有吉祥的象徵。

吸血鬼(Vampire)— 吸血鬼是民間傳說中的虛構生物,幾乎在每個文化裡都曾出現過類似的描述,也常在驚恐小說,電影,電視劇裡登場。

惡魔(Devil / Demon)— 惡魔也可以叫魔鬼,常常被描述為人類內心的邪惡而成的化身。

狼人(Werewolf)— 據說每逢月圓的夜晚,這種生物就會從人類變成一匹狼。然而浪人是否真實存在呢?目前尚無科學可證實。

殭屍(Zombie / Geek / Creeper / Biter)— 殭屍,又稱為喪屍,活屍,活死人。東西方文化對這種生物的描述有部分不同,但都一樣愛吃人肉,幾乎只剩下獸性本能,且具傳染性。

巫婆(Witch / Sorceress) — 女巫,又稱作巫婆,魔女;而男性巫師則用Sorcerer。如果裝扮成巫婆,一般的話會帶上掃把(Broom)點綴;如果裝扮成魔女,一般會帶上魔術棒作為點綴。

木乃伊(Mummy)— 現代人說知道的木乃伊是利用防腐劑或在極端的自然條件下,而長期被保存下來的屍體。

幽靈(Ghost)— 這個也是在萬聖節最普通常見的裝扮之一。幽靈就是相當於華人所說的鬼。

關於LisBaby旅食百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請like和share
fb-share-ic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